蟋蟀在古书中叫做促织,北方话里则称之为蛐蛐。我国无论民间或是社会上层,自来有斗蟋蟀的习俗。这种用来饲养斗蟋蟀的器皿,就叫做蟋蟀盆,或称蛐蛐罐。蛐蛐罐有瓷制、陶(泥)制、玉器、石器、漆器,以及戗金的。就收藏角度而言,大约最有价值的,是瓷器和陶(泥)器蛐蛐罐两种。
先说瓷器蛐蛐罐。1993年1月,江西景德镇某建筑工地,发现数以万计的明宣德官窑瓷残片。经专家发掘整理,进行严密的对合而复原出了 百件稀世珍品。其中,被鉴赏家们称之为“妙品”的蛐蛐罐,就有不同纹饰18式。这些蛐蛐罐,大多彩绘精美,堪称极品。其中还有14种青花纹饰不同的蛐蛐罐,口径13.2厘米,通高9.5厘米。但都在选瓷进贡中落选,成了废弃物而被堆埋掉。可见,当时宣德官窑具有极高的制瓷技术和严格的选瓷标准,以及管理制度。这也从反面印证了,今天这些蛐蛐罐所具备的极高的收藏价值。因为在此之前,无论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蛐蛐罐,都只能是偶尔一见的孤品。而此次景德镇发掘复原的蛐蛐罐,竟成组成套,数量比世界上现有存世的同类珍品之和还要多。成为当时轰动学术界和收藏界的一件大事。
说到馆藏瓷器蛐蛐罐,中国历史博物馆则有一件清代“正斋主人制”彩瓷竹菊蛐蛐罐。是件两罐一对,形制相同。通高10.7厘米,有盖,径11.4厘米。盖面周沿用青花“万”字纹饰,中有折枝黄菊绿竹彩饰;盖内正中方框内有端楷“正斋主人制”五字青花款识;器外周环有四组折枝黄菊绿竹彩饰;圈脚亦有一道青花“万”字纹饰;器底正中方框内,亦有端楷“正斋主人制”五字青花款识。这对蛐蛐罐,玲珑秀丽,色调淡雅,实为清代瓷器蟋蟀罐之精品。
至于说现代收藏拍卖市场上,蛐蛐罐的藏拍情形,最近我曾多方网上搜索,也未能获得任何信息。这里只好用以往有关青花瓷罐的拍卖为例,从一个侧面加以印证。1991年4月,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275万港元,成交一只宣德青花海涛花卉纹小罐;1989年5月,香港协联以6.05万港元,成交一只万历青花狮子滚球小罐;1989年5月,香港苏富比以65万港元,成交一只嘉靖黄彩红地双龙纹小罐;1991年11月,苏富比以93.5万港元,成交一只乾隆豆青釉刻花双龙罐。以上这些瓷罐,因未标明形制,无法断定是否为蛐蛐罐。仅仅能够作为瓷器蛐蛐罐收藏价值的一种参考系数而已。
再说陶(泥)制蛐蛐罐。1966年5月,在江苏镇江一处南宋墓,出土有三只陶制蟋蟀过笼。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养蛐蛐器皿。
存世最早的蛐蛐罐,应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“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”蛐蛐罐。这件蛐蛐罐,为澄泥陶制。通高14.7厘米,径16厘米。盖内方形阳文篆书戳记“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”十二字,分书四行,工整高古。底外中长方形图记内有隶书“大明宣德年制”六字,饰以双线长主框;款识上下各有双龙戏珠纹饰,龙纹与宣德御制国宝墨、宣德青花瓷器及宣德铜炉所绘龙纹极似。是器质地细润,淡黄古雅,制作精工。明代陶制蛐蛐罐能够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。此器实为稀世珍品。
关于澄泥,邓之诚《骨董琐记》说:“澄泥砚,制澄泥砚缝绢囊置汾水中,逾年而后取出。沙泥之细者已实囊矣。陶为砚,水不涸焉。见宋张洎《贾氏谈录》。按,唐澄泥砚出虢州(今河南省西部),岁贡十砚。今不知者,率以澄泥归之阳羡(今江苏宜兴),大误。”邓氏说唐时澄泥砚产河南是对的,且为当时天下第一,但是后世的澄泥蛐蛐罐,却确实有许多是出在阳羡亦即今天的宜兴。
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清代澄泥陶制蛐蛐罐有四。其中,清初康熙时“古燕赵子玉造”澄泥蛐蛐罐有二。
一具浅绿豆色。通高1
[1] [2]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