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有“收藏半壁江山”之美名,品种繁多的藏品让人眼花缭乱。而此刻坐在我面前的唐裕龙先生,手摩挲着那些明清甚至于更久远年代的蟋蟀盆,嘴里蹦出这样一句话:这些都是我的心爱之物。是什么力量促使一个平凡的人去费尽心血,收集这些泥黑一团、貌不起眼的玩意儿,这是我想了解的。
其实说到蟋蟀盆,它只是贮养娱斗的器具,非高雅之物。对世俗娱乐世人大致有三种态度:一种是留意于物,玩物丧志,比如南宋的贾似道位至相国,一到秋天便猫在半闲堂斗蟋蟀,结果元兵到了也不知,以致丧国;二是以娱为赌,将蟋蟀作为赌具,这已不谓之娱乐了;三是寓意于物,苏东坡曰“君子可以寓意为物,虽微物足以为乐,虽尤物不足以为病”,这是世俗娱乐中的最高境界。唐先生收藏蟋蟀盆出于少年的爱好,与寓意于物有相似之处。甭看小小蛐蛐罐,它所蕴含的学问可大着呢,里面有人文、有历史、有民俗。
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,盛于元明。南宋以前已有雏形,当时制作者无模具,全用手工捏制造型。如唐先生收藏的两只元代蟋蟀盆,上面竹片的拓印,手指的纹路清晰可辨,最早的盆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窑和官窑烧制,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,极少传至民间。御窑、官窑所制的蟋蟀瓦盆精致非凡,种类繁多。以款式分有竹节高盆、直桶凹口盆、多角盆、马蹄盆、腰鼓盆等;以图案分有龙凤、鸟兽、花卉、山水和人物等,珍贵的盆还镶嵌金玉珠宝,名曰百宝镶嵌盆;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、平盖、坐盖、天落盖和飞边盖等,盖上常有“龙”、“虎”或“梅、兰、竹、菊”等字样;盆的底座有平底、凹底及三足、四足和六足,形状又分兽足、圆足、云足和芝足等。御制的盆,底部有年号,自明宣宗朱瞻基以后,蟋蟀盆花色品种更加繁多,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形式制于盆底。古代和近代著名的制盆匠人李公亮、李秀芳、李东明、邹显文、邹东帆、于瑞章、吴仲皋都是闻名遐迩的,这些名匠制作的盆已极少流传,都成了稀世珍宝。
蟋蟀盆分南北派,北方以天津为代表,首推明末清初的赵子玉。北方盆粗糙,壁厚,形状单一,花纹少;南方以苏州陆墓镇的余窑、御窑和庙前窑三处。相传南宋丞相贾似道使用的蟋蟀盆均由陆墓余窑和庙前窑所制。南方盆特征是形状繁复,花纹多,做工精致。
唐裕龙捧着一只大明宣德年间由邹大香、邹小秀姐妹俩制作的铜鼓浮雕盆,指着外壁上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说:要知道邹氏姐妹俩制作的盆都是专供达官贵人使用的,不知有多少将相王侯把玩过它呢。其实古时玩蟋蟀也要分等级,凡盆底有翡翠官属帝王之辈,陶翠官属一二三品大官,秋闲官属七品小官,平民百姓盆底为三寿盆,均属名贵文物。
为了收藏名家传品,他去过福建,天津,到过苏州陆墓。唐裕龙在上海文庙还收到两只别致的盆,盆壁刻有“抗美援朝”四个大字,盆底印章却分别是李东明、李秀芳,其实,李东明应属清乾隆初期,李
[1] [2]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