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蟋蟀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,据有关资料记载,该活动始于秦汉,兴于唐朝,盛于明清,玩家上至达官贵人、下至平民百姓。
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全国许多城市相继成立了蟋蟀协会、蟋蟀俱乐部等蟋蟀研究、娱乐性组织,蟋蟀市场在许多城市,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,更是盛况空前,台湾民间也保留着斗蟋蟀的风俗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在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上,曾经举办过蟋蟀格斗观摩赛。北京亚运会期间,蟋蟀格斗获准在龙潭湖庙会举行。美国一家电台在它的《看东方》节目中,甚至把中国的“斗蟋”作为古老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介绍。美国南加州蟋蟀爱好者协会还曾挑选万只广西蟋蟀,远渡重洋前往美国。
自1999年以来,山东、北京、广西等地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的斗蟋蟀大赛,通过这些大赛,推动了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。
很多人都读过蒲松龄写的《促织》,认为斗蟋蟀会让人玩物丧志。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,有关专家认为,“玩物”是否丧志,关键是要有个度,再好的东西玩过了头,都会让人丧志。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昏君玩蟋蟀,但不算昏君的乾隆也玩蟋蟀,上朝时都带着蟋蟀罐。对于斗蟋蟀与赌博的关系,专家指出,不仅是斗蟋蟀,赌博其实是一个无孔不入的东西,像足球、台球、赛马以及棋牌类运动,都会被赌徒利用,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废除、禁止这些活动。重要的是正确的引导,北京蟋蟀联谊会、蟋蟀协会每年都举办斗蟋蟀活动,但不带一分钱的“响”,禁止一切“打金”活动。
玩蟋蟀可以俗玩,但也可以玩出文化,中国的虫文化有数千年历史。专家认为,“蟋蟀是一种古老的玩虫,它发出的悦耳的鸣叫声可谓是天籁之声,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创作了大量的与蟋蟀有关的诗词歌赋。”2500年前,孔子修订的《诗经》中就有与蟋蟀有关的篇章,留下了“蟋蟀在堂”、“十月蟋蟀入我床下”的优美诗句。
西安的蟋蟀爱好者为数不少,当然其中免不了有赌博的成分。但是有关方面如果能学习一下北京等地的经验,成立蟋蟀协会,开展正规的比赛,则不但可将这项活动引向正途,提升西安蟋蟀的知名度,还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,何乐而不为呢?